三重保护 助力"职场雏鸟"成长路


[日期:2025-07-10 15:25:00]
来源:
作者:

市南区检察院在办案中发现,近三年来涉未犯罪及受侵害的主体中,未成年务工人员占比高达55%,且多集中于部分从业门槛较低、用工模式灵活的服务行业,这与脱离家庭学校监护、自我约束与保护能力不足、职业流动性强等因素相关。针对这一情况,该院积极构建以司法保护为支点、以企业自律为驱动、以社会支持为支撑的“三重保护”模式,助力未成年打工人顺利实现“校社”衔接,走好初入职场第一步。
三维赋能筑牢自身成长“保护罩”。第一,该院坚持以需求为导向,开展定制化法治教育。通过走访辖区 20 余家餐饮服务业企业,实地调研法治需求,聚焦未成年务工人员成长及职业的法律盲区与风险点,开展劳动权益解析-维权路径指引-风险防控实训“三阶式”普法课程。目前已覆盖新入职未成年员工100余人次,有效提升未成年务工人员维权意识与自我保护能力。第二,该院发挥支点效应,以高质效履职撬动多部门综合发力。联合区关工委、区委社会工作部等部门,为未成年务工人员定制职业规划指导和社交技能培训,系统提升职业发展能力及社会适应能力。2025年以来,已举办服务管理岗位专场培训2场,惠及200余人。第三,该院强化外脑助力,创新"检心联动"心理护航机制。携手专业心理咨询师,设立心理咨询热线与线上咨询平台,提供及时、有效的心理咨询与疏导服务。增强未成年务工人员心理调适能力及心理抗压能力,减轻因“校社”环境变化导致社会适应障碍等问题。
点面推进激活企业护未“保护圈”。该院通过开展“未成年人劳动权益保护”企业专项普法活动,推动企业规范履行用工登记、定期健康体检、配适工作环境等特殊劳动保护规定;与辖区30余家重点用工企业签署《未成年人权益护未责任书》,将企业在用工管理、权益保障、法治教育等方面的具体责任书面化、刚性化,打造"检察监督+企业自律"的双重防护体系;根据服务业行业特点,引导企业构建带班师傅"1+3"培养机制,即选拔1名资深员工作为结对职业导师,围绕职业认同、技能指导、心理辅导3项主要职责开展结对培养模式。通过"1+3"培养机制,2025年2名餐饮行业被附条件不起诉犯罪嫌疑人从学徒成长为领班,同步实现有效帮教和职业成长。
多方联动织密合力协作“保护网”。该院联合区餐饮协会等行业协会建立“检会联动护苗”机制,指导行业协会制定《行业用工合规指引》,围绕岗位准入、工作时限、职业晋升等关键环节制定12项标准化细则,有效提升了行业用工规范化水平;牵头搭建就业服务沟通平台,充分依托行业协会熟悉行业生态、联系企业紧密等优势,建立“适未岗位库”,根据用工单位的岗位需求和就业意向,精准匹配需求,畅通就业渠道。同时定期进行跟踪回访,确保未成年务工人员稳定就业、健康成长;积极会同区人社局、商务局等职能部门建立联席会议制度,定期联合开展工作环境、合同履行、权益保障等专项检查,做到隐患早发现、问题早解决,全方位织密维护未成年劳动者权益的保护网。